3月7日,《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紛紛發文,稱復工出行,電動自行車成新寵。隨著企業陸續復工,電動自行車逐漸取代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成了許多人在短途通勤路上的首選。最近一段時間,大多數電動車行陸續恢復營業,電商平臺上的電動自行車以及方便攜帶的平衡車、電動滑板車等,也迎來成倍的銷量增長。
報道中稱,3月6日下午,家住朝陽區的白領小徐趕在車輛管理站下班前,為新購置的一臺電動自行車辦好了注冊登記。“公司通知下周一開始恢復坐班,騎電動車還是要比坐公交更踏實一些,也比自行車方便,好幾個家住得近的同事都買了。”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和天氣轉暖,騎電動自行車的人多了起來,許多在疫情期間暫停營業的電動車行陸續開張,“三八節”的促銷活動也吸引不少人到店選購。如果沒有自動斷電裝置,切記在給電動自行車充電后的6-8小時內及時斷電。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為了省事都是直接讓電動車充電過夜,充電時間甚至長達12小時或者更長,這樣充電反而會降低電池的性能。一般夏天充電6小時到8小時,冬天充電8小時到10小時。
電動自行車充電隱患二:充電線路“魚龍混雜”。
為電動自行車進行充電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廠家專用的充電器 ,插座也是要選擇正規的,有自動斷電保護功能的。而在不少小區里,有很多是“麻花線”的形式,這個是完全不合規定的。而且線還裸露在地面上,一旦下雨或者天氣太熱,或者溫度過高,這樣都是容易引起火災。
在一些小區里,居民們為了方便,不管住在哪一層,都從窗戶上垂一根長長的電線到地面,給自家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有的電線還跨過了高壓線,這樣的做法看似方便了自己,其實是將自己置于極度危險的環境之中。“飛線”充電長時間經受室外的風吹、日曬和雨淋,外面的絕緣層很容易老化破損,漏電短路起火,要是誰不小心碰到了漏電的電線和插線板,還可能觸電!一些樓層的窗臺上,密密麻麻的電線垂下來,讓人看了都心驚膽戰。
在專門的電動自行車車棚/室外智能充電樁充電
在室外空曠的地方充電比在室內安全,選擇安全正確的接線方式,并加裝防短路和漏電保護裝置。比如一些小區專門設置的室外智能充電樁,就基本符合以上標準。
據了解,現在部分小區和村鎮已經開始建設新式的電動自行車棚了,有配備專門的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樁,掃碼就能充電,充滿會自停。車棚里放了滅火器,有些還設置了視頻監控和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私搭亂接、堵塞消防通道的隱患會減少很多。在這里充電,應該是目前看來最安全的了。
建議 定期給電動自行車做體檢
電動自行車使用時間久了,連接路線很容易老化、短路。如果車內的導線發生短路,加上外部溫度過高,就很容易發生燃燒。消防部門也建議,當電動自行車正常使用半年至一年時間后,最好到維修點給車輛做個體檢。另外,在高溫天氣下騎行之后,要把車子放在陰涼處,等車子以及電池的溫度降下來后再充電。
在不少電動自行車自燃的案例中,電池是導致著火的重要原因。電動自行車的電池都有使用壽命,一旦到了電池壽終正寢的時候,一定要到正規店鋪購買匹配的電池,不要選擇劣質,甚至是二手電池。
現在不少家庭使用不止一輛電動車,不同品牌的電動車充電器不能混合使用,如果充電器損壞,也要到正規店鋪購買。愿大家都能安全放心地使用電動自行車。